为深入贯彻落实“高质量就业是立校之本”的办学理念,充分汇聚校友资源赋能人才培养,10月15日,就业服务中心特邀三位杰出校友—中建西部建设甘肃公司副总经理卢颢峰、甘肃西北师范大学科技园有限责任公司项目管理中心主任张永伟、中建西部建设甘肃公司片区负责人马永乐重返母校,举行“校友聚力,职引未来”主题座谈会暨职业导师聘任仪式。学生处处长潘强玉出席活动并为三位校友颁发“职业导师”聘书,标志着我校在构建“校友-学校”发展共同体,打通高质量就业“最后一公里的道路上又迈出坚实一步。
活动伊始,就业服务中心主任王亮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首先代表学校对三位校友的归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着重阐释了此次活动背后的深远考量。王亮强调:“推动学生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不仅是学校的社会责任,更是我们的立校之本和生命线。” 他表示,要实现这一目标,绝不能闭门造车,必须打开校门,将各行各业的优质资源和前沿理念“引进来”。“聘任三位正值当打之年、且在各自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校友担任职业导师,正是我们创新就业指导模式、前置生涯规划教育、实现校企协同育人的关键一环。他们的成功经验,就是最生动的教材;他们的行业视野,就是最精准的导航。”

在随后的分享环节,三位校友的倾囊相授,呼应了学校对“高质量就业”内涵的追求——不仅是找到一份工作,更是学子职业生涯的精准启航和可持续发展。
卢颢峰校友作为大型国企的管理者,深入分析了当前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特别是国有企业在招聘、培养人才方面的多样化趋势和对专业技能人才需求的上升。他指出,企业青睐的不仅是专业对口的学生,更是具备扎实功底、学习韧性和良好职业操守的综合型人才。“在校期间积累的知识厚度,决定了未来职业发展的高度。”他鼓励学弟学妹,要珍惜校园时光,夯实专业基础,同时积极参与学生工作和社会实践,提前锻造适应未来职场的综合素养。

张永伟校友则聚焦于“创新”这一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正如相关研究指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对于大学生就业至关重要,它们不仅能够提升个人的竞争力,还能促进高校学生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他结合科技园中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案例,指出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已成为高质量就业的“核心竞争力”。“学校教的是‘鱼’,而未来社会更需要的是‘渔’。”他建议同学们,要主动跳出书本,关注行业动态,积极参与科创竞赛和项目,努力将自己培养成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型人才。
从一线成长起来的马永乐校友,以质朴平实的语言诠释了“坚守与担当”的深刻内涵。他提到,“高质量就业”的本质在于个人价值与岗位需求的高度交融。“那份不畏艰苦、沉潜一线的精神品格,在任何时代都熠熠生辉。”他勉励大家,“最美的风景常在险峰之巅,唯有主动奔赴基层‘自找苦吃’,方能在平凡岗位书写不凡,实现个人与企业同频共振、与时代共进。”
在互动环节,学生们围绕“如何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面试中如何脱颖而出”等现实问题踊跃提问,三位导师结合自身招聘与工作经验,给予了极具针对性的指导,现场气氛热烈,掌声频起。

最后的聘任仪式庄重而温馨。潘强玉处长为三位校友逐一颁发聘书,全场响起持久的热烈掌声。这薄薄一纸聘书,承载的是母校的信任与重托,连接的是校友的反哺与情深,照亮的是无数在校学子的前行之路。
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是我校将“高质量就业是立校之本”理念付诸实践的又一有力证明。通过持续建强“职业导师”队伍,学校正致力于将校友的个体优势转化为学校的育人优势,形成一个从“优秀学子”到“杰出校友”再到“生涯导师”的良性闭环,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