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市情概况
平湖位于东海之滨,地处浙江省东北部,“沪、杭、苏、甬”四大城市菱形对角线的交汇点,北接上海市,南濒杭州湾。全市户籍人口51.9万,常住人口69.7万。平湖是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也是浙江省首批扩大经济管理权限的17个强县市之一,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文化先进市、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科普示范市、中国书法之乡、全国围棋之乡等。2024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078.3亿元,财政总收入146.2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5.1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81166元和52997元。
平湖,是融入一体化的先行地。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乡镇企业聘请上海“星期日工程师”开始,平湖就和上海结下不解之缘。近年来充分用好“2758”发展密码,抢抓国家战略机遇,把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作为首位战略,先后制定实施平湖金山产城融合发展区建设方案、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南向拓展带平湖建设方案,首创毗邻党建引领区域联动发展模式,形成了产业发展、平安建设、生态旅游、文化科创、人才建设六大合作领域,成功列入全省首批“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
平湖,是高质量外资的集聚地。已与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稳定的贸易往来关系,外贸依存度93.2%。拥有“最受日本企业欢迎的开发区”、浙江省唯一经省政府批准的日商投资园以及全省首个获批的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累计引进世界500强投资企业47家,是全国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长三角首批最具投资价值县市之一。现有外资企业540家,外资连续25年进入全省“十强”。规上外资企业数约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四分之一。
平湖,是先进制造业的新高地。初步形成以汽车及零部件、高端新材料、现代物贸为主导产业,时尚创意、数控机床、文化旅游为特色产业,航天航空、生命健康、软件信息为成长性产业的“3+3+3”现代产业体系。先进制造业集群产业规模已跻身全省前十。
平湖,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历经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是吴越文化交融之地。平湖钹子书、平湖派琵琶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莫氏庄园、乍浦炮台、庄桥坟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涌现了二十四孝怀橘遗亲的陆绩、南宋书画名家赵孟坚、清代第一清官陆稼书、弘一大师李叔同、中国高等书法教育奠基人陆维钊、三百年来篆刻第一人陈巨来等文化名人,建县以来先后有明清两代进士221人,新中国成立后有“两院”院士8人。
平湖,是创业创新的滨海新城。面向大海,拥有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乍浦港、独山港,浙北重要的海河联运航线——乍嘉苏航道、杭平申航道、黄姑塘支线航道。现有2个国家级开发区(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乍浦出口加工区)、3个省级开发区(独山港经济开发区、九龙山旅游度假区、乍浦经济开发区)和浙沪共建的张江长三角科技城、浙江首个现代农业经济开发区、浙江首批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其中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被国家发改委列入全省三家之一的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
平湖,是生态宜居的田园绿城。坚持“生态优先”,建设“公园城市”,城市建成区面积51.3平方公里,城镇化率71.2%,绿化覆盖率42.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8.1平方米,市域绿道达到305.3公里。被列为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缩小地区差距领域的首批试点,是浙江省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市、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市、浙江省5A级景区城、浙江省无违建示范市。民生保障持续加强,基本实现全民社会保险,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覆盖率均达99%。社会大局平安稳定,实现省平安市(县)创建“十八连冠”,获省首批二星“平安金鼎”。
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一带一路”、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等国家战略的推进,平湖区位优势更加明显,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