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兰州信息科技学院静谧的校园,到定西市漳县东泉乡充满生机的田间地头,2009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校友李文帮用十五年的坚守,诠释了何为“往最深处扎根,向最高处成长”。作为一名中共党员,他将青春的汗水挥洒在基层的沃土上,从一名普通干部成长为主持一乡全面工作的党委书记,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一名理工科学子“学以报国”的别样篇章。

三段深耕,锻造实干担当他的工作历程,是一条清晰的、持续向上的成长曲线,更是一段与家乡发展同频共振的奋斗史。奠基与情怀(2009-2013):毕业之初,他怀揣着“到人民需要的地方去”的信念,回到家乡,从东泉乡一名普通干部做起。他用双脚丈量民情,成为群众的“贴心人”,为后续的民生工程落地打下了坚实的信任基础。淬炼与担当(2013-2021):在县扶贫开发办公室的关键岗位上,他以笔为器,以文辅政,在无数个挑灯夜战的夜晚中,将政策细化为方案,为全县脱贫攻坚提供了精准的决策依据。随后在省扶贫办的挂职经历,更进一步拓宽了他的视野,锤炼了他把握政策、统筹全局的能力。主政与开拓(2021-至今):从武当乡乡长到东泉乡党委书记,角色的转变带来的是更重的责任与更远的视野。他独立主持全面工作,聚焦产业发展与民生改善,推动乡村治理与基础设施全面提升,真正成为了一名带领一方百姓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掌舵人”。

母校印记:深埋回乡的种子回望大学时光,他认为母校赋予他的不仅是专业知识,更是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大二暑假那次“三下乡”社会实践,则是一次灵魂的触动。“那是我第一次如此长时间地住在老乡家里...那种真实的冲击感,是任何书本都无法给予的。”正是这次经历,在他心中深埋下一颗“回到基层、为家乡做实事”的种子。
在校期间的学生工作、演讲辩论等经历,也无形中塑造了他。他坦言:“学生会工作教会了我沟通与协作,这在后来协调乡镇各部门、处理群众矛盾时至关重要;而演讲辩论则锻炼了我的逻辑与表达能力,让我能更清晰地向群众宣讲政策、向上级汇报工作。”
成长心法:初心、实干与学习谈及多年基层工作的心得,他总结了四点至关重要的品质:一是为民服务的初心:这是所有力量的源泉,是面对困难时坚持下去的勇气。二是实事求是的精神:深入田间地头,了解真实情况,决策才能落到实处。三是持续学习的能力:通过向书本学、向培训实践学、向干部群众学,不断更新知识库,跟上时代发展。四是坚韧不拔的毅力:基层事务繁杂,没有一股“韧劲儿”,很难干出成绩。深情寄语:愿后辈扎根沃土,前程似锦面对学弟学妹,他结合自身经历,给出了最真诚的建议:“如果选择就业,不妨勇敢地考虑到基层去看看,那里天地广阔,大有可为。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这比一纸文凭更有分量。”对于母校,他满怀感恩:“母校的校训、文化与精神,已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他祝愿母校桃李满天下,也希望同窗校友们“各自精彩,不忘初心”,并热情邀请大家“常回母校看看,也欢迎来我们东泉乡做客!”
从青涩学子到一乡书记,李文帮的成长轨迹,是一条沉下心来、扎下根去的实干之路。他以乡土为卷,以奋斗为笔,生动诠释了兰州信息科技学院“最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也为无数后来者树立了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凡价值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