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来自甘肃临夏以“深耕技术、笃行不怠”为初心在计算机网络的世界里步步探索。24岁的韩振亮,作为兰州信息科技学院2025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凭借过硬的实操能力与持续学习的态度从校园实验室顺利跻身企业核心技术团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网络工程师。他的故事藏着当代IT学子对抗迷茫扎根专业的成长密码。

韩振亮2025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
现任甘肃宏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校园筑基:模拟器上练出真本领,韩振亮的大学生涯始终围绕“理论扎根、实践破题”的核心展开,主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他,深知网络技术“纸上谈兵终觉浅”从大一开始就把课余时间大半投入实验室与eNSP、HCL两款模拟器结下了不解之缘。课堂上他深耕OSI/TCP/IP模型、编程语言等基础课程把每一个协议逻辑都嚼碎吃透。实训中,他主动模拟企业真实场景从简单的VLAN划分、OSPF配置,到复杂的“企业分支与总部VPN互联”拓扑搭建逐一攻克技术难点。最让他难忘的是一次VPN调试经历,连续3小时反复检查命令却始终无法建立隧道,最终通过比对技术文档逐行校验参数发现是加密算法版本不匹配的细节问题,调整后成功连通的瞬间让他深刻记住“技术细节决定成败”,学校开放的实训资源与辅导员的贴心支持为他的成长添了底气。求职季,辅导员不仅推送精准的IT招聘信息还逐字帮他修改简历,指导他将模拟器实验转化为“项目案例”,这些温暖与助力让他在钻研路上从未孤单。
在职场破局:用积累化解职场焦虑,毕业前3个月的实习,是韩振亮从“学生”到“职场人”的关键过渡,初入企业网络机房面对满墙的路由设备与复杂拓扑图,,他也曾因缺乏真实设备经验而忐忑,但校园里模拟器训练的功底很快显现,入职第一天他就凭借熟练的VLAN配置经验,10分钟完成了老员工预计半小时的交换机配置任务。瞬间站稳脚跟求职初期没有竞赛经历的他也曾担心竞争力不足,但他另辟蹊径将“企业VPN互联”“校园网拓扑优化”等模拟器实验整理成项目案例,面试时详细阐述实验目标、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思路搭配提前刷透的技术面试题成功打动面试官。入职后,前辈一句“做技术要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让他深受启发,他不再满足于机械执行命令,而是深入钻研NAT地址池原理最终独立解决了公司地址池扩容失效的技术难题。如今,他负责企业局域网维护防火墙配置及数据安全保障,从参与VPN部署到备战网络安全项目每一步都走得扎实。面对行业内卷,他有着清醒认知,网络工程师拼的是经验资深工程师的故障排查能力无可替代,与其焦虑年龄不如深耕差异化领域,他正结合专业基础拓展网络安全方向打造个人核心优势。
持续生长:平衡中保持进阶节奏在快节奏的IT行业韩振亮找到了工作与成长的平衡点,工作中他按优先级梳理任务拒绝无效加班,下班后他主动“断联”工作群,周末要么泡在技术社区要么用模拟器搭建复杂拓扑练习SDN新技术,既排解压力又提升技能。每周3次的健身与跑步更让他保持着充沛的精力应对工作挑战。他始终认为毕业不是学习终点,报名华为云网络课程学完就在公司测试环境实操验证,在CSDN撰写故障排查笔记,在分享中梳理思路、查漏补缺加入技术交流群,与同行探讨最新网络技术趋势,这种“理论+实操”的学习模式正是他从校园延续至今的成长习惯。

感恩寄语:把经验传递给学弟学妹。回望求学路,韩振亮最感恩母校的课程设置是学校提供的模拟器资源和实践平台,让我能自主打磨技术打下扎实基础。他寄语母校,希望能为喜欢自主研究的学弟学妹提供更多模拟器和实验指导让更多人在实践中找到方向,对同届校友,他格外怀念实验室的时光还记得一起查资料、调程序到深夜的日子,希望IT同行多交流技术其他领域的校友也能保持初心常联系。针对学弟学妹他给出了切实建议,就业的同学大二就要明确目标用eNSP、HCL多练组网把实验过程记下来形成项目案例,考个华为HCIP认证更有竞争力,升学的同学要早定院校用模拟器做课题相关实验复试时这些都是加分项,别和别人比每月看自己有没有进步就好。从校园实验室的模拟器前到企业网络机房的设备旁,韩振亮用“坚持”与“务实”诠释着工科生的成长路径。他的故事证明只要扎根专业、保持热爱,每一份积累都能成为奔赴理想的底气愿这位年轻的网络工程师在技术道路上继续乘风破浪书写更多精彩。
从代码调试的案头到网络安全的前线;从校园实训的达人到企业技术的新秀。韩振亮用行而不辍的坚持书写着新时代IT青年的责任担当。他的成长经历诠释了学校“实践育人”培养模式的成效,他的奋斗故事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在他身上我们看到学子的扎实功底,看到年轻一代的钻研活力,他的经历告诉我们真正的成长从不靠喧嚣定义而是在沉默中坚持在平凡中坚守。如今,这位年轻的行者正在网络技术事业中继续前行,以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仰望星空的理想追求在平凡岗位创造不凡业绩。我们相信秉持“深耕技术、笃行不怠”信念的他必将在人生道路上越走越远在时代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